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回到明朝当太后 > 197、北京的发展规划(三)

197、北京的发展规划(三)(第2/2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/p>

    还是因为钱的问题。



    现在当然也缺钱,但这两年财政状况改善,汪舜华又一心想把北京打造成世界一流大都会,当然明面的理由是巩固北京的首都地位,确保北方半壁江山;因此白圭只能坚持高标准设计建造,最直观的就是外墙要比内墙高,御敌于门外。



    当然,就算白圭想偷工减料,他也不敢作妖;否则不用孙原贞开骂,右都御史程信就要冷嘲热讽:“你到底是弄花架子糊弄人浪费朝廷的钱,还是真想起到防御的作用不让百姓生活在鞑子的威胁之下?或者就是想让将士们出去血拼再来一把北京保卫战?”



    白圭大骂:“明明是兵部尚书无能,才导致敌军入寇。”



    不过程信耸耸肩,他又不是兵部尚书,只是孙原贞的脸色就很好看。



    白圭看了一眼于谦,觉得胃疼,只能忍气吞声去找蒯祥弄图纸。



    看看工程量有多大,就知道白圭为什么喘不过气。



    汪舜华很满意,先就这样,现在是农业社会,和后代不能比。现在水旱灾害严重,粮食安全警钟长鸣,虽然现在进口很多,但是有备无患,不能浪费!



    现在方案过了,户部的第一笔款子200万两也到位,白圭一声令下,各个项目几乎同时上马,工部官员一人监督一个工地,摊子就这样铺开了。



    当然,能这样顺利开工,和白圭的狐狸属性有关。去年北方地区土地清理,有很多地主煽动农民闹事的,一些是流氓——这种坚决打死,一些是流民,这些就需要好好安置了。他很有先见之明的去召集这些新安置的流民做工。这些人刚得了土地,虽然免了租税,但是眼下还得吃救济——以前这样的工程都是徭役,百姓要做工不说,还得自带干粮,所以大兴土木一直是大忌;现在不一样,不仅朝廷管饭,每月还有一两银子,虽然不多,但对于小百姓那也不少了,何况男女都要,当然女的只有一半——主要是去煮饭洗衣服什么的。所以大家都争着来,哪怕不那么困苦的都来。



    白圭确实是个人才,他这一番捣鼓,将近20万吃救济的新安置农民就成了建筑工人,开始在几个采石场准备石料、去江南华南采集树木或者烧墙砖炼造琉璃瓦什么的;现在全面铺开,石料厂、琉璃厂、运输队什么的不说,光是各工地一线施工人员就差不多10万,想想什么概念!



    原来在工部也可以找到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,白圭得意地想。



    有钱真好,以前想都不敢想。



    当然毕竟农业社会,白圭还是很贴心的;平时假期什么的就免了,反正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,不会点灯让你干活;但农忙时节还让大家回去,播种收割什么都不少,当然除草什么的就真顾不上了,期间工资照发——当然这只能针对顺天府的,远的就真的没办法。



    对于这种行为,汪舜华很是支持,工程项目固然要紧,农业才是根本。她觉得白圭虽然跟程信较劲,但原则立场不含糊,识大体、顾大局,很好,这才是大臣风范;户部和其他部门也没有表示反对;甚至连程信也觉得这孙子人不错,懂得体恤百姓;连一向喜欢鸡蛋里挑骨头的言官也没有骂声,虽然骂大兴土木是免不了的。



    ——白圭和程信气场不合。历史上都曾是兵部侍郎,两人一向看对方不顺眼、怎么别扭怎么来。两人曾经同时担任兵部尚书,加上关系不好,互相给对方上眼药使绊子,让皇帝不胜其烦。于是把程信派到南京养老,隔着千里还整天弹劾白圭;白圭也好不了哪去,守丧期间还上表弹劾程信。



    程信的长子程敏政,历史上是成化二年榜眼,官至礼部右侍郎,卒赠尚书;白圭次子白钺,字秉德,成化二十年榜眼,官礼部尚书,卒赠太子太保,谥文裕。



    ——果然是相杀相爱一辈子的好基友!
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